光華商場週刊誌
進入樂透研究院
首頁 | 市調行情表 | 電腦產品新聞 | 電腦知識問 | 小筆電 | 手機館 | 光華社群 | 電腦醫生 | 樂透研究院 |  
題庫 01∼10 題庫 11∼20 題庫 21∼30 題庫 31∼40 題庫 41∼50 題庫 51∼60
題庫 61∼70 題庫 71∼80 題庫 81∼90 題庫 91∼100 題庫 101∼110 題庫 110∼115

如何選購硬碟?
BIOS升級失敗要如何補救? ( skyman )
ATA ( 外部傳輸頻率 ) 規格較新 ( 如ATA133 ) 的硬碟是否比規格較舊 ( 如ATA100 ) 的硬碟效能好?
效能競爭尚未分出高下時,如何選購硬碟規格?
一般電腦在當機時處理的順位建議為何? ( lawrence )
如何選購顯示卡?
電腦組配常見迷思有哪些?
如何修改Outlook Express的登錄檔? ( ya )
如何移除煩人的MSN,Windows Messenger? ( alu )
如何組配伺服器?


問:如何選購硬碟?
答:硬碟選購步驟--
  01.先了解硬碟功能與規格
  02.以平台特性 / 資料存取因素 ( 效率 / 安全 / 方便 / 需求 / 成本 ) 決定硬碟在系統中的配置方案 ( 儲存裝置 / 介
    面 / 磁碟陣列 / 規格 / 容量 )
  03.蒐集市場價格 / 規格後依預算決定採購策略 ( 配合現有硬碟組合 / 購入時機 / 數量 )
  04.參考使用者口碑決定廠牌 / 產品

  硬碟功能與規格—
  硬碟機是系統存放程式與資料的地方,利用I / O匯流排與系統聯繫,儲存媒體是內部單 / 數片無法取出的圓形磁碟片,有固定容量 ( 目前主流容量是40GB ) ,須先分割 / 格式化後才能儲存資料,有真正記憶功能 ( 關機後資料仍存在 ) ,可重複抹寫,整個系統的硬碟機雖具可抽換性,但攜帶性不佳 ( 目前3.5”HDD抗震力雖有進步,但怕摔,裝上抽取盒後仍有點重量 ) ,是公認不可或缺的固定式儲存裝置,單位儲存成本是所有儲存裝置中最低的 ( IDE介面7200轉40GB ATA100的是0.06元 / MB, 而24倍燒錄機白金720MB CDR總容量40GB單位成本是0.07元 / MB ) ,保固期也很長 ( 桌上型IDE介面1年,SCSI介面5年,筆記型3年 ) 。
  硬碟重要規格有--
  01.尺寸:桌上型電腦3.5”,筆記型電腦1.8" ( 少 ) ~2.5"
  02.介面:IDE與 SCSI ( SCSI介面傳輸速率大,耗用CPU資源少,多工同步運作,一般為高階主機或伺服器採用
      ,較貴 )
  03.主軸馬達轉速:桌上型IDE介面--5400rpm / 7200rpm,SCSI介面較快--10000rpm / 15000rpm,筆記型最慢--
          4200rpm / 5400rpm ( 少 )
  04.容量:IDE介面30G / 40G / 60G / 80G / 100G / 120G / 160G ( 20GB以下已無新品 ) ,SCSI介面9G / 18G / 36G / 72G
      / 108G,筆記型10G / 20G / 30G
  05.外部傳輸頻率:IDE介面ATA133 / 100 ( 舊電腦多屬ATA66 / 33 ) ,SCSI介面目前多屬SCSI-3 Ultra160,筆記型
          ATA100 / 66
  06.緩衝記憶體:數字越大便能暫存較多資料量,512KB ( 少 ) / 2MB / 4MB / 8MB ( 少 )
  07.平均搜尋速度:SCSI介面3.6~5.2ms,IDE介面8.5~11ms,筆記型12~15ms ( 數字越大搜尋速度越慢 )
  08.內部傳輸速率:IDE介面40~74MB / Sec,SCSI介面53~88MB / Sec,筆記型25~42MB / Sec ( 與轉速 / 容量成正
          比,數字越大速度越快 )
  09.抗震力:200G / 250G / 300G / 350G / 400G ( 數字越大抗震力越大 )
  10.軸承:滾珠軸承 / 液態軸承 ( 較無摩擦熱 / 耐用 / 抗震 / 安靜 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ck To Top!

問:BIOS升級失敗要如何補救? ( skyman )
答:解決步驟如下:
  01.購買套件RD1-1M 。( 看你的BIOS是32PIN ( 1M ) 或28PIN ( 2M ) 或是PL? ( 四方型的 ) )
  02.找一台可開機及上網的電腦下載更新程式及更新碼。( 必需找到主機板廠牌及型號,BIOS 是 AWARD 或
    AMI,這很重要 )
  03.製作一片開機磁片,將更新程式及更新碼COPY至磁片。
  04.關機後,螺絲起子開啟機殼,利用RD1-1M所附的IC夾子將主機板上的BIOS輕輕夾起,裝於RD1-1M的IC座 (
    記得1號腳位要正確 ) ,然後整個裝回主機板上OK。
  05.開啟電源前先將RD1-1M上的切換開關切至ORG ( 1 ) ,放入開機磁片開起電源,將RD1-1M上的切換開關切
    至RD1 ( 2 ) ,執行更新程式及更新碼 ( 例如:A: \ FLASH560 113GB140.AWD ) 將BIOS程式寫入RD1-1M的
    BIOS內,然後關機,將RD1-1M拆下及上面的BIOS也一併拆下 ( 這是兩部電腦不同BIOS的情行下,才這樣
    做 )。如果兩機是同型同BIOS的話就直接更新就可以了。
  06.將欲更新的BIOS,插上RD1-1M的IC座上,整個RD1插到你要救的主機上,開機完成後 ( 記得磁片開機 ) 將
    RD1-1M上的切換開關切至RD1 ( 2 ) ,執行更新程式後將BIOS程式碼寫入BIOS內,將RD1-1M上的切換開關
    切至ORG ( 1 ) ,執行重新開機,如果開機成功,那就恭喜你完成了。如果不行請多試幾次,看看其中的過
    程是否有錯誤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ck To Top!

問:ATA ( 外部傳輸頻率 ) 規格較新 ( 如ATA133 ) 的硬碟是否比規格較舊 ( 如ATA100 ) 的硬碟效能好?
答:不一定。

  ATA133對IDE介面HD在外部傳送資料到I / O Bus有幫助,但對HD內部傳輸速度無任何助益,HD整體效能還是卡在馬達轉速 / 讀寫頭近接距離 / 磁片密度 / 緩衝快取正確率 / 機械傳動讀寫臂,以至於平均搜尋速度與內部傳輸速率無法大幅提升。

  PS.傳輸規格ATA133對IDE介面HD在外部傳送資料到I / O Bus時有幫助,其理由在:一般I / O Bus的資料寬度只有32bit,匯流排頻率是33.3MHz,理論上I / O Bus所能提供的最大頻寬> ( 或= ) 133MB / Sec.新的ATA133的HD,外部最大傳輸頻率即133MB / Sec,剛好與I / O Bus及PCI Bus都相同,所以不會像以前一樣 ( 過去HD內部效能無法提升,甚至連外部最大傳輸速率=100MB / Sec,都無法跟上其他組件的最大傳輸速度=133MB / Sec ) ,遭到罪大惡極的罵名,現在HD雖仍同列效能瓶頸的黑名單,但比較不那麼丟人現眼了。

  但在HD內部效能尚未提升下,雖然外部傳輸速度提升,有可能ATA133的HD整體硬碟效能評比還不如他牌ATA100的HD ( 各家讀寫技術不同 ) ,但是這是僅針對"硬碟"這單一組件的效能評比,一旦測試的目標是整個"系統"效能的話,理論上 ( 很有可能,因為我沒測過 ) ,稍快一點的ATA100硬碟系統整體效能恐怕還是不如ATA133硬碟系統效能.所以ATA33-->ATA66-->ATA100-->ATA133還是一路發展下來,因為對整個系統仍是有些微幫助的。現在ATA133硬碟還只Maxtor生產,等大家都生產ATA133硬碟時,誰的內部效能較佳 ( 又穩定 ) 才會是大家選擇的品牌,現在還言之過早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ck To Top!

問:效能競爭尚未分出高下時,如何選購硬碟規格?
答:個人的抉擇標準是按照硬碟選購步驟做決定。

  需求-->系統平台-->儲存裝置-->硬碟介面-->需否陣列-->數量 / 容量-->轉速-->外部ATA傳輸率-->硬碟內部效能 -->安全性-->價格-->保固

  買硬碟先要問的規格不是ATA,先問的是IDE還是SCSI介面,接著是問容量 / 數量,再接著是轉速,然後才是ATA規格,最後是相同條件下品牌效能 ( 平均搜尋時間 / 內部傳輸速率 / 緩衝記憶體 ) 與安全性 / 正確率。如果遇到只剩ATA規格抉擇問題時,我個人對硬碟的選擇標準是--跟著主流規格走 ( 預留未來適用空間 ) 。

  新買整部電腦主機,如果只剩ATA規格抉擇問題時, ( 假設計畫買的MB支援 ) 當然選ATA133 ( 如果預算充足的話 ) .加買硬碟時, ( 如果不買舊硬碟ATA100相同型號HD來做RAID ) 選ATA133,預留未來適用空間。如果不能等待,非得現在就買不可的話,還是選ATA133.因為對系統整體效能助益較大。

  最好等大家都出ATA133 HD,有公正媒體評測後再選擇會比較容易些,如果不能等待,非得現在就買不可的話,還是要有各人自己建立的準則依循,好在ATA規格只是選購硬碟排行很後面的枝節問題,既使選錯了,也不必害怕ATA它會對硬碟或整個系統效能有何重大影響,因為"一般"使用者實際勞動硬碟的機會比不上對系統中的CPU,RAM,MB,VGA的勞動機率高,不用對HD的ATA"太"斤斤計較喔!( 認真考慮SCSI / RAID才會對整個系統有較大影響 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ck To Top!

問:一般電腦在當機時處理的順位建議為何? ( lawrence )
答:
  一、死當--當鍵盤滑鼠都不理你時,按RESET重開後一定要接受磁碟掃描程式的DOS版,若出現ACROSS LINK
         FILE的訊息時先不要FIX,待能正常進入WINDOWS時 ( 除非那交互鏈結的檔案剛好是必須的系統
         檔 ) ,利用WINDOWS版的磁碟掃描工具去做修復,記得勾"自動修復錯誤"。

  二、活當--按下Alt+Ctrl+Del附合鍵會出現關閉程式視窗時,先將標註XXX ( 沒有回應 ) 的程式關掉後,你如果
         還有其他修改中的程式檔案還在執行中時,最好趕快存檔關閉它,重新啟動電腦最保險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ck To Top!

問:如何選購顯示卡?
答:先了解顯示卡功能 / 規格 / 效能 / 口碑,再根據電腦平台需求與計畫預算作取捨—

  01.顯示卡主要功能是影像訊號的傳遞與轉換工作 ( 接收 / 解碼 / 編譯 / 輸出 ) ,最後結果則呈現在顯示裝置上
  02.現在的高速3D顯示卡大都已具備分擔CPU計算影像資料的能力,故可稱為GPU
  03.顯示卡上的零件有:顯示晶片 ( 內含運算指令,外覆散熱片或風扇 ) / BIOS / 顯示記憶體 / 輸出入連接埠 / 電
    路電容 / 附加零件 ( 如選台器 ) / 特殊晶片 ( 如有影像擷取功能的顯示晶片,監控晶片 )
  04.顯示卡效能高低取決於顯示晶片的效能與顯示記憶體數量 / 效能,及廠商是否將晶片效能完全實作出來
  05.顯示晶片重要規格:匯流排介面 ( ISA介面已淘汰,PCI介面較慢且已不易找到新品,AGP / AGP-Pro介面是
    主流,AGP2X / 4X / 8X--倍數越大的速度越快 )
  06.顯示晶片重要規格:傳輸時脈 ( 如125MHz,150MHz,175MHz,200MHz--頻率越高效能越好 )
  07.顯示晶片重要規格:最大解析度 ( 如2048x1536x32bit@85Hz—數字越大,解析度越大,一般建議選購1600
   x1200x32bit@75Hz,通常都會超過實際運用需求的1024x768x32bit@85Hz )
  08.顯示晶片重要規格:運算指令 ( 壓縮 / 貼圖 / 擬真 / 修正 / 動態補償—功能越多越大越好 )
  09.顯示晶片重要規格:RAMDAC訊號轉換時脈 ( 如350MHz,400MHz—數字越大,效能越好 )
  10.顯示晶片重要規格:緩衝區傳輸位元 ( 16bit,32bit,64bit,--數字越大,效能越好 )
  11.顯示晶片重要規格:色彩色階 ( 16色,256色,高彩24bit,全彩32bit—色階越大色彩越豐富 )
  12.顯示晶片重要規格:支援程式 ( DirectX,OpenGL—版本越新越好 )
  13.顯示晶片重要規格:影像品質調整功能 ( 越多越好,一般人很少用到,但對美工人員相當重要 )
  14.顯示晶片重要規格:製程 ( 0.18μ,0.15μ—數字越小越不易發熱 )
  15.顯示晶片等級:區分為專業繪圖晶片 ( 最貴 ) / 中高階 / 入門等級顯示晶片,越高階越貴.
  16.廠商顯示晶片特色:大略可區分為Matrox ( 2D畫質 / 雙螢幕輸出 ) ,ATI ( 多媒體功能 ) ,nVidia ( 3D效能 ) ,
    各家晶片不斷推陳出新,一般而言,自家後面推出的晶片效能比前面的要好 ( 少數例外 )
  17.顯示記憶體:種類有SDRAM,SGRAM,以及效能較好的DDR SDRAM
  18.顯示記憶體:訊號回應時間-ns ( -3.5ns,-4ns,-5ns—數字越小速度越快 )
  19.顯示記憶體:數量有4MB,8MB,16MB,32MB ( 目前較多 ) ,64MB,128MB—越多效能越好
  20.視訊輸出入種類:區分為單 / 雙螢幕輸出,有 / 無TV-Out,輸出 / 輸出入,純類比 / 類比數位輸出
  21.視訊輸出入連接埠:類比輸出的有D-sub接頭,AV ( 或稱RCA ) 端子,S Video端子,數位輸出的有DVI接頭
   ,類比輸入的有TV-Tuner,類比輸出入的有DFP接頭

  選購原則—
  01.一般顯示卡降價快,使用者不必花大錢買最高效能的顯示卡 ( 今天的高階顯示卡後年可能變成入門平台的
   配備 ) ,應盡量配合平台特性與螢幕規格選購適當顯示卡。
  02.繪圖平台區分要求2D畫質與3D效能兩種,PC平台除非選專業繪圖顯示卡 ( 3D Labs Wildcat, nVidia Quadro )
   ,否則一般顯示卡很難同時滿足兩種需求,可先選購主卡,待他日另有預算再購入副卡交替使用。( 插拔顯
   示卡 / 多重作業系統 ) ;專業美工繪圖平台除PC外,更有MAC,SGI平台的選擇。
  03.娛樂與一般繪圖 / 視訊剪輯平台可選購3D與多媒體功能較佳,顯示記憶體較多 / 速度較快的。
  04.現在的最低階顯示卡都具備3D加速功能,通訊與入門基本平台可選購即將退出市場的最划算,如預算困難
   亦可選擇內建顯示功能的主機板代替顯示卡。
  05.通常低階伺服器亦可不追求影像效能與品質,選購方法同通訊與入門基本平台。
  06.顯示卡一般人很少經常更換,這更增添選購顯示卡的風險,其困難在於自己的需求應與何種規格組合搭配
   最適合,以及使用口碑 ( 如驅動程式優劣 / 與其他組件相容性 / 效能評測 ) 不易尋得。所以多作購前功課才
   能降低風險。
  07.目前一般的個人電腦用途多屬跨平台運用,每個人必須衡量自己的平台功能使用頻率,以便取捨,否則顯
   示卡會是主機板之外的第二個頭痛組件。
  08.永遠跟著主流走是懶人的辦法,目前的主流規格是GF2 MX400以上等級 / 64MB / TV-Out ( 輸出效果不佳,只
   適合娛樂用途 )
  09.Matrox晶片台灣市場小,造卡商也只此一家別無分號,晶片效能高低依序為:G400<G450<G550,潛藏多
   日後新發表驚人的2D/ 3D雙效效能王晶片規格( 尚未實作上市 ),後勢值得期待。ATI的價格降幅始終較慢,
   原廠製造的 ( Build By ATI ) 比委製的 ( Power By ATI ) 更受歡迎,晶片效能高低依序為:RAGE Pro<RAGE
   128 Pro<RADEON<RADEON-7000<RADEON-7200<RADEON-7500<RADEON-8500。
  10.nVidia的GeForce晶片系列是目前市場主流商品,價格降幅快又大,2D畫質不完美但勉可接受,效能高低依
   序為:TNT2M64<GF256<GF2MX200<GF2MX<GF2MX400<GF2GTS<GF2GTS-Pro<GF2Ti<GF2Ultra<
      GF4MX420<GF4MX440<GF3Ti200<GF3Ti500<GF4Ti4400<GF4Ti4600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ck To Top!

問:電腦組配常見迷思有哪些?
答:品牌迷思 / 效能迷思 / 絕對迷思 / 外控迷思

 一、品牌迷思
   01.買螢幕一定要買LCD-->事實是:使用環境與使用習慣更影響視力,輻射照樣傷身 ( 鍵盤與滑鼠更近身 )
    ,P / C值不高。
   02.CPU一定買Intel最新的-->事實是:新上市良率低,成本高,遭Intel淘汰風險大。
   03.主機板一定要"堅若盤石"-->事實是:新產品研發成功不一定代表”沒問題” ( 競爭策略選擇上市 / 每天產
     生更新的相容性問題 )
   04.給我大廠,其餘免談-->客觀測試結果告訴我們:每一階段都有小品牌更亮麗的代表作成為新寵。
   05.看很多討論發現:同一品牌大家的意見都沒有交集?-->事實是:個人的發言 / 決定 / 觀念 / 經驗 / 建議…
     不純然是客觀理性的,常伴隨情感因素。

 二、效能迷思
   01.CPU一定要能保證超頻的-->事實是:以無保固為代價,也可能使系統不穩定 / 壽命縮減
   02.影響效能的硬體都要最好的規格-->事實是:忽略了實際需要 / 軟體效能因素的比重,P / C值不高,規格
    ≠效能,造成不必要的浪費
   03.RAM一次要買多一點,以免將來不敷使用而影響效能-->事實是:RAM可隨時擇機升級,成本也會更低
   04.現在省著錢買,日後很快會被淘汰-->事實是:因為常固定用那些軟體,現在兩萬塊的G速入門基本作業
     平台不會遭淘汰了
   05.買電腦就是要動手改東改西,讓效能更好,成就感油然而生-->事實是:與其以資源讓電腦發揮更高效能
    ,不如讓它為我們創造更多效益
   06.自己測試結果比不上別人重金組配的系統 ( 測試紀錄屢創世界第一 ) -->事實是:想想看是誰讓你在無需
     求時產生慾望? ( 你 ) 它的影響? ( 讓自己打拼存錢或憤世嫉俗 )

 三.絕對迷思
   01.HD要先選操不壞的-->事實上:使用習慣 ( 例如太快瞬間反覆開關 ) / 電壓不穩也會影響壽命
   02.比較貴的一定設計佳 / 用料好 / 品管嚴 / 可以用得久-->事實是:有些東西是同一家OEM廠生產出來的,只
     是掛上了不同品牌
   03.48X燒錄器才買沒多久就問題一堆-->事實是:除了讀取頭功率會自然衰減外,挑片 ( 濫片能夠不挑嗎? )
     / 燒錄沒較快四分鐘都屬正常
   04.選DVD-ROM才能通吃所有片子-->事實是:國內研發讀取頭技術有瓶頸,有時挑片更嚴重
   05.選擇某某顯示卡才是王道-->事實是:日後還會有更新的王道,新王道不只會出自競爭對手,更會自我挑
     戰,永遠沒完沒了
   06.聽我的準沒錯 / 某東西一定要買某品牌的 / 某規格一定更好-->你怎麼驗證它的可靠性呢?自己的經驗就
     永遠都正確的嗎?
   07.只要自己高興就好-->事實是:難保他日自己不會突然改變價值觀
   08.難道連廣告 / 評測報告都會公開騙人嗎?-->事實是:不一定算它說謊,但有選擇性傳播之嫌 ( 隱惡揚善 )

 四.外控迷思
   01.不必想太多,運氣比較重要啦-->事實是:系統性的正確運用資訊能減少瑕疵 ( 例如相容性問題可要求當
     場測試 / 盡量燒機 )
   02.完全不要考慮可否升級,因為汰換太快,根本無法升級,只能全套買新的-->事實是:是否升級可視客觀
     需要與自我抉擇而定
   03.MicroTel / InSoft經常聯手制定規格迫我接受高價瑕疵品,我們只能氣憤忍受-->事實是:看不慣的話可行
     動支持國內產業站起來 ( 實惠或免費 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ck To Top!

問:如何修改Outlook Express的登錄檔? ( ya )
答:◎讓Outlook Express的起始畫面不見◎

  一、在開始的地方點左鍵→在子選單點執行→在對話盒空白框中輸入"regedit"→接著出現的視窗就是系統編輯
    程式。
  二、開啟系統編輯程式後找尋以下路徑→HKEY_CURRENT_USER \ Identities \ {一連串英文與數字} \ Software \
    Microsoft \ Outlook Express \ 5.0,找到之後在它的空白地方點右鍵新增一個"DWORD"值。
    ※上方的一連串英文與數字,是因為每一台軟體給的皆不同。
  三、把新增的DWORD更改名稱為"NoSplash",然後在該值上點兩下。
  四、出現編輯對話盒時在「值的資料」空白框中輸入"1 ",再按下確定。
  五、關閉系統編輯程式後,開啟Outlook Express看看,是否直接開啟信箱,而跳過開頭的起始畫面呢?!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ck To Top!

問:如何移除煩人的MSN,Windows Messenger ?
答:
  01.我的電腦-->工具-->資料夾選項-->檢視-->顯示所有檔案和資料夾-->確定
  02.到C: \ windows \ inf ( 資料夾隱藏 ) \ 打開sysoc.inf
  03.找 msmsgs=msgrocm.dll,OcEntry,msmsgs.inf,hide,7 將hide移除
  04.變成msmsgs=msgrocm.dll,OcEntry,msmsgs.inf,,7 ,再將其存檔
  05.到控制台-->新增移除程式 就有選項可以移除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ck To Top!

問:如何組配伺服器?
答:
  伺服器分低階伺服器 ( 個人 / 家用 ) ,與高階伺服器 ( SOHO族 / 公司 / 流量大的WWW,BBS,FTP,MAIL..主機 / 資料庫 ) --

  一、低階伺服器:組配方法與入門基本平台相同即可 ( 配備與規格都不高 )
  二、高階伺服器:基本架構的組配方法與專業美工繪圖平台相似,顯示卡內建或低階即可,網路組件挑選效
          能較好的

   01.CPU:建議雙CPU / 高階Xeon或MP / 主流時脈即可
   02.CPU Fan:5000轉以上 / 能配合CPU又不太吵
   03.MB:內建顯示 / 建議雙CPU / DDR266 / AGP4X / ATA100 / USB*4 / IEEE1394*2
   04.RAM:DDR266 / ECC / Registered / 512MB*2
   05.HD:IDE介面 / 7200RPM / 60GB*2
   06.DVD-ROM:16X / IDE,基本功能無須太強調
   07.FDD:1.44MB,基本功能無須太強調
   08.Sound:無或內建AC97
   09.Net:10 / 100Mbps ( 如為大流量需更改為更大傳輸速率的1000Mbps )
   10.Hub:高效能 / 高安全性
   11.KB:PS / 2,基本功能無須太強調
   12.Mouse:PS / 2,基本功能無須太強調
   13.Power:450W / 雙CPU專用
   14.Case:須配合MB安裝 / 伺服器專用 / 高安全性 ( 可上鎖 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ack To Top!


光華商場週刊誌 版權所有
Copyright ©1996~2013 Arclink All Rights Reserved